动物 第4页
-
食人鱼为什么会在我国出现?
食人鱼(Piranha)亦称作水虎鱼,又名食人鲳。为南美洲河流内的一类杂食性淡水鱼,是脂鲤科下的一个属。在委内瑞拉,这种鱼被当地人称为“加勒比人”(Caribes),这种鱼主要还是因其锋利的牙齿以及疯狂的食肉欲而为人们所知。 据从质检总局了解到的有关信息,进出境检验局从来没有对从国外引进的食人鲳进行过检验。据此,可以得出结论,到目前为止,无论是市场公开销售的,还是养殖的食人鲳不仅都属于非法引进,而且从生产经营都是非法的。 又据有关记者的跟踪采访,至少在南方各地市场上销售的食人鱼,其货源均来自广州。这一说法得...
-
为什么孔雀羽毛如此绚丽多彩?
孔雀或许是世界上最色彩斑斓和美丽的鸟类。雄性孔雀拖着长长的尾羽,根根羽毛尾部缀着由蓝、绿、黄、棕等颜色的羽小支组成的“眼圈”,开屏时反射出鲜艳夺目的光泽。孔雀羽毛绚丽色彩的来源曾引起了胡克、牛顿、迈克耳孙等科学巨匠的极大兴趣。 自然界的色彩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产生:一种是色素色,另一种是结构色。色素色是最普遍和常见的颜色,来源于色素有选择地吸收某些颜色的光,而反射或散射其他色彩的光。而结构色的起源与色素色完全不同,是由自然光与光学结构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干涉、衍射或散射效应造成的,它的特性是虹彩效应,即随着观察角度...
-
萤火虫同步发光的现象说明了什么?
在东南亚的一些丛林中,傍晚时常常能看到星星点点的光芒逐渐汇聚,这是千千万万只萤火虫在飞舞,开始时它们还依照自己的节奏,各自发着光,但突然之间,似乎冥冥之中受到指挥,会同时发光和熄灭,在夜间构成一幅蔚为壮观的奇景。 发生在萤火虫身上的同步发光现象,其实在自然界普遍存在,它反映了不同个体间协同一致的行为和特征。最早对同步现象的发现,可以追溯到荷兰著名物理学家惠更斯。他在1665年发现了悬挂在同一横梁上的两个摆钟会出现相位上的同步。随后,大量的同步现象被发现和研究:剧场里一场完美的演出后,观众热烈的掌声会由最初的杂...
-
脊椎动物中雌性长得快还是雄性长得快?
在脊椎动物中,许多种类的动物不仅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,而且在生长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。那么是雄性动物长得快,还是雌性动物长得快呢? 一般来说,脊椎动物中的雄性个体生长快,雌性个体生长慢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?科学家们认为这主要是雌雄性个体将能量用于不同的功能而引起的。雌性个体将更多的能量用于生殖的需要,因此相应分配到生长作用的能量就较少。如西藏沙蜥的雌性个体,在繁殖后就会明显减轻体重。雌蜥对生殖能量的投入还包括怀孕期间对母体新陈代谢的影响,以及胚胎的新陈代谢等。而雄蜥对繁殖能量的投入相对较少,就更容易长个子。...
-
动物为什么对不同猎物会采用不同的猎杀策略?
一只花园蜘蛛静静地呆在网的一角,一只蛾子飞舞着撞了上去,花园蜘蛛“闻”讯后冲出来,一口咬在还在挣扎的蛾子身上。蛾子慢慢地不再挣扎后,花园蜘蛛才抽出丝来,像捆绑贼一样将蛾子死死捆住。一只蚱蜢投到了网上,花园蜘蛛也快速冲了出来,不过,它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撕咬对方,而是抽出丝来,将正在挣扎的蚱蜢的大腿紧紧缠起来,直到蚱蜢不能动弹时,它才一口咬在蚱蜢身上。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,对不同的猎物,动物有不同的攻击策略。到底是“先咬后捆”还是“先捆后咬”,花园蜘蛛是有自己的考虑的,因为它能根据猎物在网上的不同振幅,判断出来者...
-
为什么动物也要行骗?
汉语中,把那些用狡猾的手段或欺诈的做法,特别是利用别人的轻信或偏见而谋取金钱或地位的人称为骗子。在人类社会,行骗者是为了获取钱财或地位;而在动物界,动物行骗是为了生存而保护自己。动物行骗花样繁多,保护色、拟态、装死等都是最常见不过的手段。对动物来说,通过伪装来骗过天敌或猎物是生死攸关的大事,它们利用伪装逃避天敌,或步步为营地蒙骗猎物。石斑鱼能改变体色以适应环境,许多蟹身上带贝壳和海草,枯叶螳螂体似枯叶,竹节虫外形似树枝,这些动物们从形态、体色上进行伪装,是为了成功骗过它们的天敌和猎物。 除了采用被动行骗外,有...
-
为什么说生物入侵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?
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生存之战比人类战争要久远得多,也复杂得多,而且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,好像存在着无数条看不见的“战线”。 生物战争的主角或许是一株平凡得让人视而不见的草木,或许是轻而易举就能被人碾死于脚下的虫子,也或许是渺小到肉眼无法看见的细菌。自然界中,各种各样的生物在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生存斗争后,获得了各自的生活区域。 虽然有些比较强势,有些属于“弱势群体”,但由于天敌和食物资源等生态因素的制约,每个物种的“势力范围”都不能无限制地扩大。每个物种生活的区域趋于稳定,每个区域内的物种也趋于稳定。加上地球...
-
化石就是石化的动物骨骼吗?
化石是在地质历史时期保存于地层中,经石化而成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。大部分化石为钙质,有少数为硅质、磷灰石质、黄铁矿质等。根据保存的特点,化石可分为5类。 第一类是实体化石,多为动物的骨骼和壳体以及植物的根、茎、叶等在地层中经石化而成,所以它们保存了生物的形态、结构和装饰等。 第二类是模铸化石,是生物遗体在地层中留下的印模,包括外模和内模。外模指生物遗体的外部形态留在地层(包括灰岩、砂岩、泥岩等)中的印模,内模指生物遗体内部形态(大多是壳体内部)在充填物上留下的印模。 第三类是遗迹化石,又可分为2类:一类是动...